close

 


越州大珠慧海和尚


 


維摩座主問 經云 諸菩薩各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是究竟否 


師曰 未是究竟 聖意若盡第三卷更說何事 


座主良久曰 請禪師為說未究竟之意 


師曰 如經第一卷 是引眾呵十大弟子住心 


第二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 以言顯於無言 


文殊以無言顯於無言 維摩不以言不以無言故默然 


收前言語故 


第三卷從默然起說 又顯神通作用 座主會麼 


曰 奇怪如是 


師曰 亦未如是 


曰 何故未是 


師曰 且破人執情作如此說 


若據經意只說色心空寂令見本性 教捨偽行入真行 


莫向言語紙墨上討意度 


但會淨名兩字便得 淨者本體也 名者跡用也 


從本體起跡用 從跡用歸本體 體用不二本跡非殊 


所以古人道 本跡雖殊不思議一也 一亦非一 


若識淨名兩字假號 更說什麼究竟與不究竟 


無前無後 非本非末 非淨非名 


只示眾生本性不思議解脫 若不見性人終身不見此理 


 


僧問 萬法盡空 識性亦爾 


譬如水泡一散更無再合 身死更不再生 即是空無 


何處更有識性 


師曰 泡因水有 泡散可即無水 


身因性起 身死豈言性滅 


曰 既言有性 將出來看 


師曰 汝信有明朝否 


曰 信 


師曰 試將明朝來看 


曰 明朝實是有 如今不可得 


師曰 明朝不可得 不是無明朝 汝自不見性 不可是無性 


今見著衣喫飯行住坐臥 對面不識 可謂愚迷 


汝欲見明朝與今日不異 將性覓性萬劫終不見 


亦如盲人不見日 不是無日 


 


講青龍疏座主問 經云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禪師如何體會 


師曰 為般若體畢竟清淨無有一物可得 是名無法 


即於般若空寂體中具河沙之用 即無事不知 


是名說法 


故云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講華嚴座主問 禪師信無情是佛否 


師曰 不信 若無情是佛者 活人應不如死人 


死驢死狗亦應勝於活人 


經云 佛身者即法身也 從戒定慧生 


從三明六通生 從一切善法生 


若說無情是佛者 大德如今便死應作佛去 


 


有法師問 持般若經最多功德 師還信否 


師曰 不信 


曰 若爾靈驗傳十餘卷皆不堪信也 


師曰 生人持孝自有感應 非是白骨能有感應 


經是文字紙墨性空何處有靈驗 靈驗者在持經人用心 


所以神通感物 


試將一卷經安著案上 無人受持自能有靈驗否 


 


僧問 未審一切名相及法相 語之與默如何通會即得無前後 


師曰 一念起時本來無相無名 何得說有前後 


不了名相本淨 妄計有前後 


夫名相關鎖 非智鑰不能開 


中道者病在中道 二邊者病在二邊 


不知現用是無等等法身 


迷悟得失常人之法 自起生滅埋沒正智 


或斷煩惱或求菩提 背卻般若波羅蜜 


 


人問 律師何故不信禪 


師曰 理幽難顯 名相易持 


不見性者所以不信 若見性者號之為佛 


識佛之人方能信入 


佛不遠人而人遠佛 佛是心作 


迷人向文字中求 悟人向心而覺 


迷人修因待果 悟人了心無相 


迷人執物守我為己 悟人般若應用見前 


愚人執空執有生滯 智人見性了相靈通 


乾慧辯者口疲 大智體了心泰 


菩薩觸物斯照 聲聞怕境昧心 


悟者日用無生 迷人見前隔佛 


 


人問 如何得神通去 


師曰 神性靈通遍周沙界 山河石壁去來無礙 


剎那萬里往返無蹤 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愚人自無心智 欲得四大飛空 


經云 取相凡夫隨宜為說 


心無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無相即是實相 


實相體空喚作虛空無邊身 萬行莊嚴故云功德法身 


即此法身是萬行之本 隨用立名 


實而言之 只是清淨法身也 


 


人問 一心修道 過去業障得消滅否 


師曰 不見性人未得消滅 若見性人如日照霜雪 


又見性人猶如積草等須彌 


只用一星之火 業障如草 智慧似火 


曰 云何得知業障盡 


師曰 現前心通前後生事 猶如對見 前佛後佛萬法同時 


經云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 成就一切智故 


有行者問云 何得住正法 


師曰 求住正法者是邪 何以故 法無邪正故 


曰 云何得作佛去 


師曰 不用捨眾生心 但莫污染自性 


經云 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 


曰 若如是解者得解脫否 


師曰 本自無縛不用求解 


法過語言文字 不用數句中求 


法非過現未來 不可以因果中契 


法過一切不可比對 


法身無象應物現形 非離世間而求解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zjiue 的頭像
    tzjiue

    釋紫覺

    tzj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