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菴悟和尚曰
予初遊祖山見佛鑑小參
謂貪欲瞋恚過如冤賊 當以智敵之
智猶水也 不用則滯 滯則不流
不流則智不行矣 其如貪欲瞋恚何
予是時雖年少 心知其為善知識也 遂求掛搭 (雲居實錄)
高菴曰
學者所存中正 雖百折挫而浩然無憂
其或所向偏邪 朝夕區區為利是計
予恐堂堂之軀 將無措於天地之間矣 (真牧集)
高菴曰
道德仁義不獨古人有之 今人亦有之
以其智識不明 學問不廣 根器不淨 志氣狹劣 行之不力
遂被聲色所移 使不自覺
蓋因妄想情念積習濃厚不能頓除 所以不到古人地位耳
(與耿龍學書)
高菴聞成枯木住金山受用侈靡 嘆息久之曰
比丘之法所貴清儉 豈宜如此
徒與後生輩習輕肥者 增無厭之求 得不愧古人乎
(真牧集)
高菴曰
住持大體以叢林為家 區別得宜付授當器
舉措係安危之理 得失關教化之源
為人範模安可容易
未見住持弛縱而能使衲子服從 法度凌遲而欲禁叢林暴慢
昔育王諶遣首座 仰山偉貶侍僧 載於典文 足為令範
今則各恂私欲 大墮百丈規繩 懈於夙興 多缺參會禮法
或縱貪饕而無忌憚 或緣利養而致喧爭
至於便僻醜惡靡所不有
嗚乎 望法門之興 宗教之盛 詎可得耶 (龍昌集)
高菴住雲居 聞衲子病移延壽堂 咨嗟嘆息如出諸己
朝夕問候 以至躬自煎煮 不嘗不與食
或遇天氣稍寒 拊其背曰 衣不單乎
或值時暑 察其色曰 莫太熱乎
不幸無不救 不問彼之有無常住 盡禮津送
知事或他辭 高菴叱之曰
昔百丈為老病者立常住 爾不病不死也
四方識者高其為人
及退雲居過天台 衲子相從者僅五十輩
間有不能往者泣涕而別 蓋其德感人如此 (山堂小參)
高菴退雲居 圓悟欲治佛印臥龍菴為燕休之所
高菴曰 林下人苟有道義之樂 形骸可外
予以從心之年正如長庚曉月 光影能幾時
且西山廬阜林泉相屬 皆予逸老之地
何必有諸己然後可樂耶
未幾即曳杖過天台 後終於華頂峰 (真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