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極岑和尚跋云
佛世之遠 正宗淡薄
澆漓風行無所不至 前輩凋謝後生無聞
叢林典刑幾至掃地 縱有扶救之者 返以為王蠻子也
今觀疏山本禪師辯佞詞 遠而意廣 深切著明極能箴其病
第妄庸輩智識暗短醉心於邪佞之域 必以醍醐為毒藥也 (叢林盛事)
東山空和尚答余才茂借腳夫書云
向辱枉顧荷愛之厚 別後又承惠書 益自感愧
某本巖穴間人 與世漠然 才茂似知之
今雖作長老居方丈 只是前日空上座 常住有無一付主事
出入支籍 並不經眼 不畜衣缽 不用常住 不赴外請
不求外援 任緣而住 初不作明日計
才茂既以道舊見稱 故當相忘於道
今書中就覓數腳 夫不知此腳出於常住耶 空上座耶
若出於空 空亦何有 若出常住 是私用常住
一涉私則為盜 豈有善知識而盜用常住乎
公既入帝鄉求好事 不宜於寺院營此等事
公閩人 所見所知皆閩之長老
一住著院則常住盡盜為己有 或用結好貴人 或用資給俗家
或用接陪己知 殊不念其為十方常住招提僧物也
今之戴角披毛 償所負者多此等人
先佛明言可不懼哉
比年以來寺舍殘廢僧徒寥落 皆此等咎
願公勿置我於此等輩中
公果見信則他寺所許者 皆謝而莫取 則公之前程未可量也
逆耳之言不知以謂如何 時寒途中保愛 (語錄)
浙翁琰和尚云
此書真閻老子殿前一本赦書也 今之諸方道眼不知若何
果能受持此書 則他日大有得力處
浙翁每以此舉似於人 璨隱山亦云
常住金穀除供眾之外 幾如鴆毒
住持人與司其出入者纔霑著 則通身潰爛 律部載之詳矣
古人將錢就庫下 回生薑煎藥蓋可見
今之踞方丈者 非特刮眾人缽盂中物以恣口腹
且將以追陪自己非泛人情
又其甚 則剜去搜買珍奇 廣作人情 冀遷大剎
只恐他日鐵面閻老子與計算哉 (拈崖漫錄)
禪林寶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