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姑蘇景德寺雲法師務學十門(並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余十有五而志於學,荏苒光景,倏忽老至。


歲月既深,粗知其趣。


翻嘆疇昔,殊失斯旨。


限迫桑榆,學不可逮。


因述十門垂裕後昆,俾務學以成功,助弘教而復顯云爾。


 


 


一、不修學無以成


 


涅槃經云:凡有心者皆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蓋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此性虛通靈明常寂,


若謂之有,無狀無名。


若謂之無,聖以之靈。


群生無始不覺自迷,煩惱覆蔽遺此本明,


能生諸緣,枉入六趣。


由是大覺憫物迷盲,設戒定慧三學之法。


其道恢弘,示從真以起妄,軌範群品令息妄以歸真。


若能信受佛語,隨順師學,


乃駕苦海之迅航,則登聖道之梯蹬。


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焉?


 


二、不折我無以學


 


說文云:我施身自謂也。


華嚴云:凡夫無智執著於我。


法華云: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


由執我見憍慢貢高不愧,無智妄自尊大,


見善不從罔受教誨,於賢不親去道甚遠。


欲求法者當折我心,恭默思道屈節卑禮。


以敬事長尊師重道,見賢思齊。


鳩摩羅什初學小教,頂禮盤頭達多,此下敬上謂之賢尊。


盤頭達多晚求大法,復禮鳩摩羅什,此上敬下謂之尊賢。


故周易曰:謙,德之柄也。


書云:汝惟不矜,自賢曰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晏子曰:夫爵益高者意益下,


官益大者心益小,


祿益厚者施益博。


子夏曰:敬而無失,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三、不擇師無以法


 


鳥之將息必擇其林,人之求學當選於師,師乃人之模範。


模不模範不範,古今多矣!


為模範者,世唯二焉!


上則智慧博達行業堅貞,猶密室燈光徹窗隙。


次乃解雖洞曉行亦藏瑕,如犯罪人持燈照道。


斯二高座,皆蘊師法。


其如寡德適時名而不高,望風依附畢世荒唐。


東晉安師十二出家,貌黑形陋,師輕視之,驅役田舍。


執勞三年,方求師教授辨意經。


執卷入田,因息就覽。


暮歸還師,經已闍誦。


師方驚嘆,乃為剃髮,至受具戒恣其游學。


投佛圖澄,見以奇之。


異哉小童!真世良驥!


不遇青眼困駕鹽車,自非伯樂奚彰千里之駿。


故出家者慎,宜詳擇察。


有匠成之,能方具資稟之禮。


故南山云:


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


辭六親之至愛,捨五慾之深著。


能如是者,名真出家。


則可紹隆三寶,度脫四生。


利益甚深,功德無量。


比真教凌遲慧風掩扇,俗懷侮慢道出非法,


並由師無率誘之心,資缺奉行之志。


二彼相捨,妄流鄙境。


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四、不習誦無以記


 


記諸善言諷而誦之,迦葉阿難具足住持八萬法藏。


西域東夏高德出家,幼年始習皆學誦持。


竺佛圖澄能誦佛經數百萬言。


佛陀跋陀,此云覺賢,同學數人習誦為業。


餘人一月工誦,覺賢一日能記。


其師嘆曰:一日之學,敵三十夫。


然人至愚,豈不日記一言?


以日繫月,以月繫年,積工必廣,累課亦深。


其道自微而生,何患無所立矣?


 


五、不工書無以傳


 


書者如也,敘事如人之意。


防現生之忘失,須繕寫而編錄。


欲後代以流傳,宜躬書以成集。


則使教風不墜,道久彌芳。


故釋氏經律,結集貝多。


孔子詩書,刪定竹簡。


若不工書,事難成就。


翻思智者,無礙之辯,但益時機。


自非章安秉筆之力,豈留今日?


故罽賓高德盤頭達多,從旦至中,手寫千偈。


從中至暮,口誦千偈。


但當遵佛,能寫名字。


慎勿傚世精草隸焉!


 


六、不學詩無以言


 


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


詩陳褒貶,語順聲律。


國風敦厚,雅頌溫柔。


才華氣清,詞富彬蔚。


久習則語論自秀,纔誦乃含吐不俗。


彼稱四海習鑿齒,此對彌天釋道安。


陳留阮瞻時忽嘲曰:大晉龍興,天下為家。


沙門何不全髮膚去袈裟,釋梵服被綾紗?


孝龍對曰:抱一以逍遙,唯寂以致誠。


剪髮毀容改服變形,彼謂我辱我棄彼榮。


故無心於貴而愈貴,無心於足而愈足。


此乃氣蘊蘭芳,言吐風采。


雖不近乎聾俗,而可接於清才。


佛法既委王臣,弘道須習文翰。


支遁投書北闕,道林方逸東山。


自非高才,豈感君主?


宜省狂簡之言,徒虛語耳!


 


七、非博覽無以據


 


高僧傳云:非博則語無所據。


當知今古之興亡,須識華梵之名義。


游三藏之教海,玩六經之詞林。


言不妄談,語有典據。


故習鑿齒讚安師曰:


理懷簡衷多所博涉,內外群書略皆遍睹。


陰陽算數悉亦能通,佛經妙義故所遊刃。


真宗皇帝詔李侍讀飲,


仲容起固辭曰:告官家徹臣器。


上問:何故謂天子為官家?


對曰:臣嘗記蔣濟萬機論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上喜曰:真所謂君臣千載一遇。


此由學問藏身多識前言,無所累矣!


 


八、不歷事無以識


 


子曰:吾非聖人,經事久矣!


洎入太廟每事問者,儆戒無虞罔失法度。


羅漢雖聖,赤鹽不知。


方朔雖賢,劫灰罔辯。


多見而識之,未見而昧矣!


李後主得畫牛一軸,晝則出於欄外,夜乃歸於欄中。


持貢闕下,太宗張後苑以示群臣,俱無知者。


惟僧錄贊寧曰:


南倭海水或減,則灘磧微露。


倭人拾方,諸蚌腊中有餘淚數滴者,


得之和色著物,則晝隱而夜顯。


沃焦山時或風燒飄擊,忽有石落海岸,


得之滴水,摩色染物,則晝顯而夜晦。


諸學士皆以為無稽。


寧曰:見張騫海外異記。


後杜鎬檢三館書,自果見於六朝舊本書中。


此乃博聞強識見幾而作也!


 


九、不求友無以成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故君子以朋友講習。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品藻人物,商榷同異。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劉孝標云:組織仁義,琢磨道德。


歡其愉樂,恤其陵夷。


寄通靈臺之下,遺跡江湖之上。


風雨急而不輟其音,雪霜零而不渝其色。


斯乃賢達之素交,歷萬古而一遇。


東晉道安未受戒時會沙彌僧光於逆旅,其陳志慕神氣慷慨。


臨別相謂曰:若俱長大,勿忘同游。


後光學通經論,隱飛龍山。


安後復從之,相會所喜,謂昔誓始從。


因共披文屬思,新悟尤多。


安曰:先舊格義,於理多違。


光曰:且當分析逍遙,何容是非先達?


安曰:弘贊理教宜令允愜,法鼓競鳴何先何後?


時僧道護亦隱飛龍,乃共言曰:


居靜離俗每欲匡心大法,豈可獨步山門使法輪輟軫?


宜各隨力所被以報佛恩。


眾僉曰:善。


遂各行化。


 


十、不觀心無以通


 


維摩云:諸佛解脫當依眾生心行中求。何以故?


晉華嚴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


一切世間中,無不從心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既為生佛之母,亦為依正之源。


故楞嚴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欲言心有,如箜篌聲求不可見。


欲言其無,如箜篌聲彈之亦響。


不有不無,妙在其中。


故般舟云:諸佛從心得解脫,


心者清淨名無垢,


五道鮮潔不受色,


有解此者大道成。


 


遵此十門,上行下傚不倦,終之則吾佛之教可延於後世。


苟謂不然,祖道必喪。


傾望後裔,覽而警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zjiue 的頭像
    tzjiue

    釋紫覺

    tzj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