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禪源諸詮(摘錄)


 


禪是天竺語 具云禪那翻云思惟修亦云靜慮 皆是定慧之通稱 


源者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 亦名佛性 亦名心地 


悟之名慧 修之名定 定慧通名為禪 


此性是禪之本源 故云禪源 亦名禪那 


理行者 此之本源是禪理 忘情契之是禪行 故云理行 
然今所集諸家述作 多談禪理少說禪行 故且以禪源題之 


 


今時有但目真性為禪者 是不達理行之旨 又不辨華竺之音也 


然非離真性別有禪體 


但眾生迷真合塵即名散亂 背塵合真名為禪定 


若直論本性 即非真非妄 無背無合 無定無亂 誰言禪乎 


此真性非唯是禪門之源 亦是萬法之源 故名法性 
亦是眾生迷悟之源 故名如來藏藏識(出楞伽經)


亦是諸佛萬德之源 故名佛性(涅槃等經)


亦是菩薩萬行之源 故名心地(梵網經心地法門品云 


是諸佛之本源 行菩薩道之根本 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也)


萬行不出六波羅蜜 禪門但是六中之一 當其第五 


豈可都目真性為一禪行哉 


 


然禪定一行最為神妙 能發起性上無漏智慧 
一切妙用萬行萬德 乃至神通光明皆從定發故 
三乘學人欲求聖道必須修禪 離此無門 離此無路 


至於念佛求生淨土 亦修十六觀禪及念佛三昧 般舟三昧 


 


真性即不垢不淨 凡聖無差 禪則有淺有深 階級殊等 
謂帶異計 欣上厭下而修者 是外道禪 


正信因果 亦以欣厭而修者 是凡夫禪 


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 是小乘禪 


悟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者 是大乘禪


(上四類皆有四色四空之異也)


 


 


若頓悟自心 本來清淨元無煩惱 無漏智性本自具足


此心即佛 畢竟無異 依此而修者 是最上乘禪 


亦名如來清淨禪 亦名一行三昧 亦名真如三昧 
此是一切三昧根本 若能念念修習 自然漸得百千三昧 
達磨門下展轉相傳者 是此禪也 


 


 


達磨未到中國前 古來諸家所解 皆是前四禪八定 
諸高僧修之皆得功用 
南嶽天台令依三諦之理修三止三觀 教義雖最圓妙 


然其趣入門戶次第 亦只是前之諸禪行相 


 


唯達磨所傳者 頓同佛體 迥異諸門 故宗習者難得其旨 


得即成聖 疾證菩提 失則成邪 速入塗炭 
先祖革昧防失故 且人傳一人 


後代以有所憑故 任千燈千照 


 


洎乎法久成弊 錯謬者多故 經論學人疑謗亦眾 


原夫佛說頓教漸教 禪開頓門漸門 二教二門各相符契 


今講者偏彰漸義 禪者偏播頓宗 禪講相逢 胡越之隔 


 


宗密不知宿生何作薰得此心 自未解脫欲解他縛 
為法亡於軀命 愍人切於神情


(亦如淨名云 若自有縛 能解他縛 無有是處)


(然欲罷不能 驗是宿習難改故)


每歎人與法差 法為人病 故別撰經律論疏 大開戒定慧門 
顯頓悟資於漸修 證師說符於佛意 


意既本末而委示 文乃浩博而難尋 汎學雖多 秉志者少 
況跡涉名相 誰辨金 徒自疲勞 未見機感 
雖佛說悲增是行 而自慮愛見難防 
遂捨眾入山習定均慧 前後息慮相繼十年


(云前後者 中間被敕追入內住城二年 方卻表請歸山也)


 


 


微細習情起滅 彰於靜慧 差別法義羅列 現於空心 


虛隙日光 纖埃擾擾 清潭水底 影像昭昭 


豈比夫空守默之癡禪 但尋文之狂慧者也 


 


本因了自心而辨諸教故 懇情於心宗 


又因辨諸教而解修心故 虔誠於教義 


教也者 諸佛菩薩所留經論也 
禪也者 諸善知識所述句偈也 
但佛經開張 羅大千八部之眾 


禪偈撮略 就此方一類之機 
羅眾則莽蕩難依 就機則指的易用 今之纂集意在斯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zjiue 的頭像
    tzjiue

    釋紫覺

    tzj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