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八
諸方廣語一十二人見錄
南陽慧忠國師語
洛京荷澤神會大師語
江西大寂道一禪師語
澧州藥山惟儼和尚語
越州大珠慧海和尚語
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語
池州南泉普願和尚語
趙州從諗和尚語
鎮州臨濟義玄和尚語
玄沙宗一師備大師語
潭州羅漢桂琛和尚語
大法眼文益禪師語
南陽慧忠國師
南陽慧忠國師問禪客 從何方來
對曰 南方來
師曰 南方有何知識
曰 知識頗多
師曰 如何示人
曰 彼方知識直下示學人 即心是佛 佛是覺義
汝今悉具見聞覺知之性
此性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遍於身中
挃頭頭知挃腳腳知 故名正遍知 離此之外更無別佛
此身即有生滅 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
身生滅者 如龍換骨 蛇脫皮
人出故宅 即身是無常 其性常也
南方所說大約如此
師曰 若然者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
彼云 我此身中有一神性 此性能知痛癢
身壞之時神則出去 如舍被燒舍主出去
舍即無常 舍主常矣
審如此者 邪正莫辨 孰為是乎
吾比遊方多見此色近尤盛矣
聚卻三五百眾 目視雲漢云 是南方宗旨
把他壇經改換 添糅鄙譚削除聖意惑亂後徒
豈成言教
苦哉 吾宗喪矣
若以見聞覺知是佛性者 淨名不應云 法離見聞覺知
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 非求法也
僧又問 法華了義開佛知見 此復若為
師曰 他云開佛知見 尚不言菩薩二乘
豈以眾生癡倒便同佛之知見耶
僧又問 阿那個是佛心
師曰 牆壁瓦礫是
僧曰 與經大相違也
涅槃云 離牆壁無情之物故名佛性
今云是佛心 未審心之與性為別不別
師曰 迷即別 悟即不別
曰經云 佛性是常 心是無常 今云不別何也
師曰 汝但依語而不依義
譬如寒月水結為冰 及至暖時冰釋為水
眾生迷時結性成心 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若執無情無佛性者 經不應言三界唯心
宛是汝自違經 吾不違也
問 無情既有心性 還解說法否
師曰 他熾然常說 無有間歇
曰 某甲為什麼不聞
師曰 汝自不聞
曰 誰人得聞
師曰 諸佛得聞
曰 眾生應無分耶
師曰 我為眾生說 不為聖人說
曰 某甲聾瞽不聞無情說法 師應合聞
師曰 我亦不聞
曰 師既不聞 爭知無情解說
師曰 我若得聞即齊諸佛 汝即不聞我所說法
曰 眾生畢竟得聞否
師曰 眾生若聞 即非眾生
曰 無情說法有何典據
師曰 不見華嚴云 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 眾生是有情乎
曰 師但說無情有佛性 有情復若為
師曰 無情尚爾 況有情耶
曰 若然者 前舉南方知識云見聞是佛性 應不合判同外道
師曰 不道他無佛性 外道豈無佛性耶
但緣見錯於一法中而生二見故非也
曰 若俱有佛性 且殺有情即結業互酬損害 無情不聞有報
師曰 有情是正報 計我我所而懷結恨即有罪報
無情是其依報無結恨心 是以不言有報
曰 教中但見有情作佛 不見無情受記
且賢劫千佛孰是無情佛耶
師曰 如皇太子未受位時唯一身爾 受位之後國土盡屬於王
寧有國土別受位乎
今但有情受記作佛之時 十方國土悉是遮那佛身
那得更有無情受記耶
曰 一切眾生盡居佛身之上
便利穢污佛身 穿鑿踐蹋佛身 豈無罪耶
師曰 眾生全體是佛 欲誰為罪
曰 經云 佛身無罣礙
今以有為質礙之物而作佛身 豈不乖於聖旨
師曰 大品經云 不可離有為而說無為 汝信色是空否
曰 佛之誠言那敢不信
師曰 色既是空 寧有罣礙
曰 眾生佛性既同 只用一佛修行 一切眾生應時解脫
今既不爾同義安在
師曰 汝不見華嚴六相義云
同中有異 異中有同 成壞總別類例皆然
眾生佛雖同一性 不妨各各自修自得 未見他食我飽
曰 有知識示學人
但自識性 了無常時拋卻[穀-禾+卵]漏子一邊著
靈臺智性迥然而去 名為解脫 此復若為
師曰 前已說了 猶是二乘外道之量
二乘厭離生死 欣樂涅槃
外道亦云 吾有大患 為吾有身 乃趣乎冥諦
須陀洹人八萬劫
餘三果人六四二萬 辟支佛一萬劫 住於定中
外道亦八萬劫住非非想中
二乘劫滿猶能迴心向大 外道還卻輪迴
曰 佛性一種為別
師曰 不得一種
曰 何也
師曰 或有全不生滅 或半生半滅 半不生滅
曰 執為此解
師曰 我此間佛性全不生滅
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 半不生滅
曰 如何區別
師曰 此則身心一如 心外無餘 所以全不生滅
汝南方身是無常 神性是常 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
曰 和尚色身豈得便同法身不生滅耶
師曰 汝那得入於邪道
曰 學人早晚入邪道
師曰 汝不見金剛經色見聲求皆行邪道
今汝所見不其然乎
曰 某甲曾讀大小乘教
亦見有說 不生不滅中道正性之處
亦見有說 此陰滅彼陰生 身有代謝而神性不滅之文
那得盡撥同外道斷常二見
師曰 汝學出世無上正真之道 為學世間生死斷常二見耶
汝不見 肇公云 談真則逆俗 順俗則違真
違真故迷性而莫返 逆俗故言淡而無味
中流之人如存若亡 下士拊掌而不顧
汝今欲學下士笑於大道乎
曰 師亦言即心是佛 南方知識亦爾
那有異同 師不應自是而非他
師曰 或名異體同 或名同體異 因茲濫矣
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異體同
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
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 認賊為子
有取世智稱為佛智 猶如魚目而亂明珠
不可雷同 事須甄別
曰 若為離得此過
師曰 汝但仔細反觀陰入界處一一推窮 有纖毫可得否
曰 仔細觀之 不見一物可得
師曰 汝壞身心相耶
曰 身心性離有何可壞
師曰 身心外更有物不
曰 身心無外 寧有物耶
師曰 汝壞世間相耶
曰 世間相即無相 那用更壞
師曰 若然者即離過矣
禪客唯然受教
常州僧靈覺問曰 發心出家本擬求佛 未審如何用心即得
師曰 無心可用即得成佛
曰 無心可用 阿誰成佛
師曰 無心自成 佛亦無心
曰 佛有大不可思議為能度眾生 若也無心 阿誰度眾生
師曰 無心是真度生 若見有生可度者 即是有心宛然生滅
曰 今既無心 能仁出世說許多教跡豈可虛言
師曰 佛說教亦無心
曰 說法無心應是無說
師曰 說即無 無即說
曰 說法無心 造業有心否
師曰 無心即無業 今既有業 心即生滅何得無心
曰 無心即成佛 和尚即今成佛未
師曰 心尚自無 誰言成佛
若有佛可成還是有心 有心即有漏 何處得無心
曰 既無佛可成 和尚還得佛用否
師曰 心尚自無 用從何有
曰 茫然都無 莫落斷見否
師曰 本來無見 阿誰道斷
曰 本來無 莫落空否
師曰 空既是無 墮從何立
曰 能所俱無 忽有人持刀來取命 為是有是無
師曰 是無
曰 痛否
師曰 痛亦無
曰 痛既無 死後生何道
師曰 無死無生亦無道
曰 既得無物自在 饑寒所逼若為用心
師曰 饑即喫飯 寒即著衣
曰 知饑知寒應是有心
師曰 我問汝 有心 心作何體段
曰 心無體段
師曰 汝既知無體段 則是本來無心 何得言有
曰 山中逢見虎狼如何用心
師曰 見如不見 來如不來 彼即無心惡獸不能加害
曰 寂然無事 獨脫無心 名為何物
師曰 名金剛大士
曰 金剛大士有何體段
師曰 本無形段
曰 既無形段喚何物作金剛大士
師曰 喚作無形段金剛大士
曰 金剛大士有何功德
師曰 一念與金剛相應 能滅殑伽沙劫生死重罪
得見殑伽沙諸佛
其金剛大士功德無量 非口所說 非意所陳
假使殑伽沙劫住世說亦不可得盡
曰 如何是一念相應
師曰 憶智俱忘即是相應
曰 憶智俱忘 誰見諸佛
師曰 忘即無 無即佛
曰 無即言無 何得喚作佛
師曰 無亦空 佛亦空故
又曰 無即佛 佛即無
曰 既無纖毫可得名為何物
師曰 本無名字
曰 還有相似者否
師曰 無相似者 世號無比獨尊
汝努力依此修行 無人能破壞者
更不須問 任意遊行 獨脫無畏
常有河沙賢聖之所覆護
所在之處常得河沙天龍八部之所恭敬
河沙善神來護永無障難 何處不得逍遙
又問 迦葉在佛邊聽為聞不聞
師曰 不聞聞
曰 云何不聞聞
師曰 聞不聞
曰 如來有說不聞聞 無說不聞聞
師曰 如來無說說
曰 云何無說說
師曰 言滿天下無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