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製水懺序
夫三昧水懺者,因唐悟達國師知玄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怨讎,知玄遂演大覺之旨,述為懺文,
普利將來甚盛心也,其為福德莫可涯涘。
所謂三昧者,正受之名也。
不受諸受乃為正受,真空寂定此心不動。
其要使人求之於己而已。
蓋人之生於世也,自非上智之資,
豈能無故作誤為之愆?或宿世冤業之繞。
如來廣慈悲之念,啟懺悔之門。
苟能精白一心懺悔,為善則積累罪業一旦冰釋。
譬諸水也,身之煩而濯之無不清;
衣之污而澣之無不潔;器之穢而溉之無不淨。
其幾不踰於方寸之間而已矣!
故曰心者身之神明,所為善則善應,所為惡則惡應。
若影之隨形,響之隨聲,其效驗之捷速不爽毫髮。
此三昧水懺之作,所以利於人也。其功博哉!
恒惟知玄以十世高僧尚負宿報,矧常人乎?
昔孫皓穢犯金像,陰遭譴罰,懺悔自陳禍即消釋。
法佐交車議師不慎幽獨,師重加責以懺獲免。
若此者固多。
凡人揆之于心,豈能無愧?
匪由懺悔,曷以滌除端能趨進善塗?
一絲惡念不萌於心,則菑禍潛消福德增長。
若雨潤群卉,生息繁茂。目雖不睹,而陰受其滋益者多矣!
然則三昧者,其惟在於人心,而不必他求也。
朕遂書此,以冠于篇,并以鋟梓,作方便利益。
是為汲大海之三昧,以遍周沙界,灌濯塵劫者也。
觀於斯者尚慎其所趨向哉!
永樂 十四年七月初一 日
慈悲道場水懺序
竊謂聖教經律論藏譯席所翻之外,
爾後群賢製作未有無所感而為之者乎!
若條陳枚舉品別而言未易紀極,
即此靈文而曰水懺者請言其由。
昔唐懿宗朝有悟達國師知玄者,
未顯時嘗與一僧邂逅於京師,忘其所寓之地,
其僧乃患迦摩羅疾,眾皆惡之。
而知玄與之為鄰時時顧問略無厭色,
因分袂其僧感其風義,祝之曰:
子向後有難可往西蜀彭州茶隴山相尋,其山有二松為誌。
後悟達國師居安國寺道德昭著,懿宗親臨法席,
賜沈香為法座,思渥甚厚。
自爾忽生人面瘡於膝上,眉目口齒俱備。
每以飲食餧之則開口吞啖與人無異,遍召名醫皆拱手默默。因記昔日同住僧之語,竟入山相尋。
值天色已晚彷徨四顧,乃見二松於煙雲間。
信期約之不誣,即趨其所。
崇樓廣殿金碧交輝,其僧立於門首,顧接甚歡。
因留宿,遂以所苦告之。
彼云無傷也,巖下有泉明旦濯之即癒。
黎明童子引至泉所,方掬水間,其人面瘡遂大呼未可洗,
公識達深遠考究古今,曾讀西漢書袁盎晁錯傳否?
曰曾讀。
既曾讀之,寧不知袁盎殺晁錯乎?
公即袁盎,吾即晁錯也。
錯腰斬東市其冤為何如哉?
累世求報於公而公十世為高僧,戒律精嚴報不得其便。
今汝受人主寵遇過奢,名利心起,於德有損,故能害之。
今蒙迦諾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
自此以往不復與汝為冤矣!
悟達聞之凜然魂不住體,連忙掬水洗之,
其痛徹髓絕而復甦,覺來其瘡不見。
乃知聖賢混跡非凡情所測,再欲瞻敬回顧,寺宇不可復見。
因卓菴其所,遂成招提。
迨我宋朝至道年中賜名至德禪寺。
有高僧信師古作記紀其事甚詳。
悟達當時感其殊異,深思積世之冤,非遇聖人何由得釋?
因述為懺法,朝夕禮誦,後傳播天下。
今之懺文三卷者乃斯文也。
蓋取三昧水洗冤業為義,命名曰水懺。
此悟達感迦諾迦之異,應正名立義報本而為之云耳。
今輒敘夫故實標顯先猷庶幾開卷,
若禮若誦者,知前賢事跡之有端由,歷劫果因之不昧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