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瞥起一念,了知如幻如化,即流入過去佛。過去佛且不有,未來佛且不無,又且不喚作未來佛,現在念念不住,不喚作現在佛。佛若起時,即不擬他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輒不得執滯他、斷絕他。如一念瞥起,千重關鎖鎖不得,萬丈繩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爭合便擬滅他止他?分明向你道爾燄熾,你作麼生擬斷他。喻如陽燄,你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始道遠,看時只在目前。你擬趁他,他又轉遠去;你始避他,他又來逐你。取又不得,捨又不得。既若如此,故知一切法性自爾,即不用愁他慮他。
如言前念是凡,後念是聖,如手翻覆一般,此是三乘教之極也。據我禪宗中,前念且不是凡,後念且不是聖;前念不是佛,後念不是眾生。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聲。舉著一理,一切理皆然;見一事,見一切事;見一心,見一切心;見一道,見一切道,一切處無不是道;見一塵,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見一滴水,即見十方世界一切性水。又見一切法,即見一切心。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既若如是,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塵國土,不出我之一念。若然,說什麼內之與外。如蜜性甜,一切蜜皆然,不可道這個蜜甜,餘底苦也,何處有與麼事?所以道:虛空無內外,法性自爾;虛空無中間,法性自爾。
故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眾生與佛,元同一體。生死涅槃,有為無為,元同一體。世間出世間,乃至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有性無性,亦同一體。言同者,名相亦空,有亦空,無亦空,盡恆沙世界,元是一空。既若如此,何處有佛度眾生?何處有眾生受佛度?何故如此?萬法之性自爾故。若作自然見,即落自然外道;若作無我、無我所見,墮在三賢十聖位中。你如今云何將一尺一寸,便擬量度虛空?他分明向汝道法法不相到,法自寂故,當處自住,當處自真。以身空故名法空,以心空故名性空,身心總空,故名法性空。乃至千途異說,皆不離你之本心。如今說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二乘菩薩者,皆指葉為黃金、拳掌之說。若也展手之時,一切大眾若天若人,皆見掌中都無一物。所以道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本既無物,三際本無所有。故學道人單刀直入,須見這個意始得。故達磨大師從西天來至此土,經多少國土,只覓得可大師一人,密傳心印,印你本心。以心印法,以法印心。心既如此,法亦如此。同真際,等法性。法性空中,誰是授記人?誰是成佛人?誰是得法人?他分明向你道: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無相更得無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無所得,無得亦不可得,所以道無一法可得。只教你了取本心,當下了時,不得了相。無了無不了相,亦不可得。如此之法,得者即得,得者不自覺知,不得者亦不自覺知。如此之法,從上已來,有幾人得知?所以道:天下忘己者有幾人?
如今於一機一境、一經一教、一世一時、一名一字、六根門前領得,與機關木人何別?忽有一人出來,不於一名一相上作解者,我說此人盡十方世界覓這個人不可得。以無第二人故,繼於祖位,亦云釋種,無雜純一,故言王若成佛時,王子亦隨出家,此意大難知!只教你莫覓,覓便失卻。如癡人山上叫一聲,響從谷出,便走下山趁,及尋覓不得,又叫一聲,山上響又應,亦走上山上趁,如是千生萬劫,只是尋聲逐響人,虛生浪死漢!汝若無聲,即無響。涅槃者,無聞無知無聲,絕跡絕蹤。若得如是,稍與祖師鄰房也。
問云:如王庫藏內,都無如是刀。伏願誨示。師云:王庫藏者,即虛空性也,能攝十方虛空世界,皆總不出你心,亦謂之虛空藏菩薩。你若道是有是無、非有非無,總成羊角。羊角者,即你求覓者也。
問云:王庫藏中有真刀否?師云:此亦是羊角。問云:若王庫藏中本無真刀,何故云王子持王庫中真刀出至異國,何獨言無?師云:持刀出者,此喻如來使者。你若言王子持王庫中真刀出去者,庫中應空去也。本源虛空性,不可被異人將去,是什麼語設你有者,皆名羊角。
問云:迦葉受佛心印得為傳語人否?師云:是。問云:若是傳語人,應不離得羊角。師云:迦葉自領得本心,所以不是羊角。若以領得如來心,見如來意,見如來色相者,即屬如來使,為傳語人。所以阿難為侍者二十年,但見如來色相,所以被佛訶云:唯觀救世者,不能離得羊角。
問云:文殊執劍於世尊前者如何?師云:五百菩薩得宿命智,見過去生業障。五百者即你五陰身是。以見此夙命障故,求佛求菩薩涅槃;所以文殊將智解劍,害此有見佛心故,故言你善害。問云:何者是劍?師云:解心是劍。問云:解心既是劍,斷此有見佛心,只如能斷見心何能除得?師云:還將你無分別智,斷此有見分別心。問云:如作有見,有求佛心,將無分別智劍斷,爭奈有智劍在何?師云:若無分別智,害有見無見,無分別智亦不可得。問云:不可以智更斷智,不可以劍更斷劍。師云:劍自害劍,劍劍相害,即劍亦不可得;智自害智,智智相害,即智亦不可得。母子俱喪,亦復如是。
問云:如何是見性?
師云:性即是見,見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見性。聞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聞性,只你作性見能聞能見性,便有一異法生。他分明道:所可見者,不可更見你。云何頭上更著頭?他分明道:如盤中散珠,大者大圓,小者小圓,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礙,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所以四生六道未有不如時。且眾生不見佛,佛不見眾生;四果不見四向,四向不見四果;三賢十聖不見等妙二覺,等妙二覺不見三賢十聖。乃至水不見火,火不見水,地不見風,風不見地,眾生不入法界,佛不出法界。所以法性無去來,無能所見。既如此,因什麼道我見我聞,於善知識處得契悟,善知識與我說法,諸佛出世與眾生說法。迦旃延只為以生滅心傳實相法,被淨名呵責。分明道:一切法本來無縛,何用解他?本來不染,何用淨他?故云:寶相如是,豈可說乎?汝今只成是非心、染淨心,得一知一解,遶天下行,見人便擬定當取,誰有心眼,誰彊誰弱,若也如此,天地懸殊,更說什麼見性?
問云:既言性即見、見即性,只如性自無障礙、無際限,
云何隔物即不見?又於虛空中,近即見、遠即不見者,如
何?
師云:此是你妄生異見。若言隔物不見,無物言見,便謂性有隔礙者,全無交涉。性且非見非不見,法亦非見非不見。若見性人,何處不是我之本性?所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總是我之性淨明體。故云見色便見心,色心不異故。只為取相作見聞覺知,去卻前物始擬得見者,即墮二乘人中依通見解也。虛空中近則見,遠則不見,此是外道中收。分明道:非內亦非外,非近亦非遠。近而不可見者,萬物之性也;近尚不可見,更道遠而不可見,有什麼意旨?
問云:學人不會,和尚如何指示?
師云:我無一物,從來不曾將一物與人。你無始已來,只為被人指示,覓契覓會,此可不是弟子與師俱陷王難?你但知一念不受,即是無受身;一念不想,即是無想身;決定不遷流造作,即是無行身;莫思量卜度分別,即是無識身。你如今才別起一念,即入十二因緣。無明緣行亦因亦果,乃至老死亦因亦果。故善財童子一百一十處求善知識,只向十二因緣中求。最後見彌勒,彌勒卻指見文殊,文殊者即汝本地無明。若心心別異向外求善知識者,一念才生即滅,才滅又生,所以汝等比丘,亦生亦老亦病亦死,酬因答果已來,即五聚之生滅,五聚者五陰也。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即心便是靈智,亦云靈臺。若有所住著,即身為死屍,亦云守死屍鬼。
問云:淨名默然,文殊讚歎云:是真入不二法門,如何?
師云:不二法門,即你本心也。說與不說,即有起滅。無言說時,無所顯示,故文殊讚歎。
問云:淨名不說,聲有斷滅否?
師云:語即默,默即語,語默不二,故云聲之實性亦無斷滅,文殊本聞亦無斷滅。所以如來常說,未曾有不說時。如來說即是法,法即是說,法說不二故。乃至報化二身、菩薩聲聞、山河大地、水鳥樹林,一時說法。所以語亦說,默亦說,終日說而未嘗說。既若如是,但以默為本。
問云:聲聞人藏形於三界,不能藏於菩提者,如何?
師云:形者質也。聲聞人但能斷三界見修,已離煩惱,不能藏於菩提,故還被魔王於菩提中捉得,於林中宴坐,還成微細見菩提心也。菩薩人已於三界菩提決定不捨不取,不取故,七大中覓他不得;不捨故,外魔亦覓他不得。汝但擬著一法,印子早成也。印著有,即六道四生文出;印著空,即無相文現。如今但知決定不印一切物,此印為虛空不一不二。空本不空,印本不有。十方虛空世界諸佛出世,如見電光一般。觀一切蠢動含靈,如響一般。見十方微塵國土,恰似海中一滴水相似。聞一切甚深法,如幻如化。心心不異,法法不異,乃至千經萬論,只為你之一心。若能不取一切相,故言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
問云: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如何?
師云:仙人者即是你心。歌利王好求也,不守王位,謂之貪利。如今學人,不積功累德,見者便擬學,與歌利王何別?如見色時,壞卻仙人眼,聞聲時壞卻仙人耳,乃至覺知時,亦復如是,喚作節節支解。
問云:只如仙人忍時,不合更有節節支解,不可一心忍,
一心不忍也。
師云:你作無生見、忍辱解、無求解,總是傷損。
問云:仙人被割時,還知痛否?又問云:此中無受者,是
誰受痛?
師云:你既不痛,出頭來覓個甚麼?
問云:燃燈佛授記,為在五百歲中、五百歲外?
師云:五百歲中不得授記。所言授記者,你本決定不忘,
不失有為,不取菩提,但以了世非世,亦不出五百歲外別
得授記,亦不於五百歲中得授記。
問云:了世三際相不可得已否?
師云:無一法可得。
問云:何故言頻經五百世前後極時長?
師云:五百世長遠,當知猶是仙人。故然燈授記時,實無少
法可得。
問云:教中云: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者,如
何?
師云:若以三無數劫修行,有所證得者,盡恆沙劫不得。若於一剎那中獲得法身,直了見性者猶是三乘教之極談也。何以故?以見法身可獲故,皆屬不了義教中收。
問云:見法頓了者,見祖師意否?
師云:祖師心出虛空外。
問云:有限際否?
師云:有、無限際,此皆數量對待之法。祖師云:且非有限量,非無限量,非非有無限量,以絕待故。你如今學者,未能出得三乘教外,爭喚作禪師?分明向汝道:一等學禪,莫取次妄生異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行一住一剎那間,念念不異。若不如是,不免輪迴。
問云:佛身無為,不墮諸數,何故佛身舍利八斛四斗?
師云:你作如是見,只見假舍利,不見真舍利。
問云:舍利為是本有,為復功勳?
師云:非是本有,亦非功勳。
問云:若非本有,又非功勳,何故如來舍利,唯鍊唯精,
金骨常存?
師乃呵云:你作如此見解,爭喚作學禪人,你見虛空曾有骨否?諸佛心同太虛,覓什麼骨?
問云:如今見有舍利,此是何法?
師云:此從你妄想心生,即見舍利。
問云:和尚還有舍利否?請將出來看。
師云:真舍利難見,你但以十指撮盡妙高峰為微塵,即見
真舍利。
夫參禪學道,須得一切處不生心,只論忘機即佛道隆,分別即魔軍盛,畢竟無毛頭許少法可得。
問云:祖傳法付與何人?
師云:無法與人。
問云:云何二祖請師安心?
師云:你若道有,二祖即合覓得心。覓心不可得故,所以道與你安心竟。若有所得,全歸生滅。
問云:佛窮得無明否?
師云:無明即是一切諸佛得道之處,所以緣起是道場,所見一塵一色,便合無邊理性,舉足下足不離道場。道場者無所得也,我向你道只無所得,名為坐道場。
問云:無明者為明為暗?
師云:非明非暗,明暗是代謝之法。無明且不明,亦不暗。不明只是本明,不明不暗,只這一句子,亂卻天下人眼。所以道: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其無礙慧,出過虛空,無你語論處。釋迦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忽有一菩薩出來一跨,跨知三千大千世界,不出普賢一毛孔,你如今把什麼本領擬學他?
問云:既是學不得,為什麼道:歸源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如之何?
師云:歸源性無二者,無明實性,即諸佛性。方便有多門者,聲聞人見無明生,見無明滅;緣覺人但見無明滅,不見無明生,念念證寂滅;諸佛見眾生終日生而無生,終日滅而無滅,無生無滅,即大乘果。所以道: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舉足即佛,下足即眾生。諸佛兩足尊者,即理足,事足,眾生足,生死足,一切等足,足故不求。是你如今念念學佛,即嫌著眾生,若嫌著眾生,即是謗他十方諸佛。所以佛出世來,執除糞器,蠲除戲論之糞,只教你除卻從來學心見心,除得盡,即不墮戲論,亦云搬糞出。只教你不生心,心若不生,自然成大智者,決定不分別佛與眾生,一切盡不分別,始得入我曹溪門下。故自古先聖云:少行我法門。所以無行為我法門,只是一心門,一切人到這裏盡不敢入,不道全無,只是少人得,得者即是佛。珍重!
問云:如何得不落階級?
師云:終日喫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見一切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努力!努力!此門中千人萬人,只得三個五個,若不將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
師於唐大中年中終於本山。宣宗敕謚斷際禪師。塔曰廣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