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三寶
佛未御當 邪師說法 言皆是妄 法不契理 盲引痴愚 欲昇反墜
佛出世間 如杲日麗天 群昏灼破 皓月當空 諸有清涼
誠反邪皈正之導師 是與樂拔苦之慈父
良以一切智 窮徹因果 若性若相 靡不實知
兩足尊 圓滿福慧 若折若攝 無非利物自利 始證無上菩提
初遊波羅奈國 耶輸伽父 信受三皈
教源肇起於西天 法水漫流於東土 直至於今 緇素二眾咸沾恩澤
三皈者 准律所明 有五種三皈
翻邪三皈 五戒三皈 八戒三皈 十戒三皈 具足戒三皈
所皈依三寶 有住持一體之別
若不知者 恐執相迷理 偏理廢相
所言住持三寶者
如來出世 夜睹明星 樹下得道 是為佛寶
依一實相 說四諦法 是為法寶
初度陳如五人 召善來比丘 是為僧寶
佛滅度後 以刻鑄圖繪 如來遺像 是為佛寶
貝葉黃卷 三藏教典 是為法寶
剃髮染衣 嚴淨毘尼 紹弘佛化 是為僧寶
一體三寶者
以實相慧 覺了諸法 非空非有 亦空亦有 雙空雙照
三智圓覺 是自性佛寶
所覺法性之理 三諦具足 是自性法寶
此覺慧與理事和合 是自性僧寶
而住寺一體 悉稱寶者
不為世法之所侵凌故 不為煩惱之所染污故
所言皈依者顯宗示論示救濟義
以皈依三寶 能息無邊生死苦輪 遠離一切大怖畏故
須知 捨住持三寶 別無一體三寶 離一體三寶 更無住持三寶
住持是相 相即性中之相
一體是性 性即相中之性
性相一如 二而不二
迷之者 流轉生死
悟之者 成等正覺
既能深信皈依住持三寶 則本有一體三寶 法爾具足
如是性相不乖 理事雙明 方為真正受三皈者
對三寶前 生大慚愧 生大怖畏 思地獄苦 發菩提心 求哀懺悔
我○○○ 從於無始 以至今生 毀破三寶
作一闡提 謗大乘經 斷學般若 弒害父母
出佛身血 破他梵行 焚毀塔寺 盜用僧物
起諸邪見 撥無因果 狎近惡友 違背良師
自作教他 見聞隨喜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
故於今日 生大慚愧 克誠披露 求哀懺悔
唯願三寶 慈悲攝受 放淨光明 照觸我身
諸惡消滅 三障蠲除 復本心源 究竟清淨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今對佛前求懺悔 一切罪根皆懺悔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對三寶前 懺悔已竟 罪業必定消除 身心自然清淨
當外托事儀 內明理觀 而起廣大慈護之心
情非情境 於此境上 誓願斷惡修業 利濟眾生
心境緣覽 繫法於心 心法和合 名曰三皈體
皈依之語
我○○○ 盡形壽皈依佛
我○○○ 盡形壽皈依法
我○○○ 盡形壽皈依僧
既皈三寶 已獲本體 則心有所皈 身有所依 當起妙用
發大誓願 所言妙用大願者 應觀苦集滅道四諦 而發四弘誓願
一觀三界九有一切眾生 未度苦諦 三苦八苦 無量諸苦
迷真逐妄 不思出離 是故汝今 發願度盡眾生
二觀三界九有一切眾生 未解集諦 十使見思五住等惑
纏縛不脫 隨業報生 是故汝今發願 斷盡煩惱
三觀三界九有一切眾生 未安道諦 戒定般若 十二部經
無熏聞思 不知修學 是故汝今發願 勤學法門
四觀三界九有一切眾生 未得滅諦 迷覺體者
不信佛心 悟覺體者 分證未圓
是故汝今發願 必成佛道 汝今既知觀竟發願
當以慧照現前 隨我語言 至心合掌
恭對三寶前 發四弘誓願
我○○○ 眾生無邊誓願度
我○○○ 煩惱無盡誓願斷
我○○○ 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 佛道無上誓願成
今已發弘誓願 則智為先導 但堅信行 有願必從
汝雖身同世俗 心是菩薩 所獲功德 不可思議
校量功德經云 若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如來 如稻麻竹葦
人以四事供養 滿二萬歲 諸佛滅後 各起塔廟
復以香花種種供養 其福雖多
不如有人以純淨心 皈依三寶 所得功德
當生大歡喜 生希有想
愈增深信 愈堅弘願出煩惱淵 至菩提岸
即今所受三皈 以為出世正因 慎勿退失 謹守修行
皈依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