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演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入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